论中国教育


教育是伟大的事业,人的命运决定于教育。教育在人与人之间造成的差别,比大自然在人与禽兽之间造成的差别更大。近来,针对教育的话题越来越多了,最典型的就是耶鲁大学法学华裔教授蔡美儿出版的新书《虎妈战歌》,此书已出版,一场有关教育方式的大论战在世界展开了。在当今这个物欲纵横的时代,人们追求民主和自由。但是,教育方式还是依然十分的死板。在中国学习成绩就是一切,什么“一考定终身”“成绩就是前途”等等说法,这些说法让中国人不断追求高分,高成绩,但是这样的直接后果却是“高分低能”。

为了高分,放弃美好的梦想;为了高分,放弃爱好兴趣;为了高分,放弃独立自主。这已经是普遍中国人的教育方式——高分,这就是爱好兴趣,就是梦想,就是独立自主,就是一切!我有高分,我怕谁!唉!这一模式的教育方式,迟早有一天会冒出一个大喊“我爸是高分,我怕谁?”的人。家长为了追求高分,不让孩子学做家务,不让孩子看电视,什么“家事国事天下事”都只是屁话。最后出来的会是怎么样对社会有用的人才?中国教育要从幼儿园开始讲起,从幼儿园开始,学校在人们莘中就分了档次,哪所幼儿园是最好的,哪所幼儿园是最差的?就像这个世界分好人和坏人一样,其实好人和坏人只是一念之差;而好幼儿园和差幼儿园也是一样的一字之差——钱!有钱你就可以上高等幼儿园,没钱你就呆在差点幼儿园吧!好的幼儿园师资如何尚且不说,光是吃喝拉撒好的不得了了,一个个被照顾的恐怕连古代的皇帝和公主都自叹不如,更有甚者——据闻一乞丐曾在一高等幼儿园发过这样的感慨:痛不痛名,混得好不如生得好。

一眨眼就到了小学,父母更是发了疯似的找寻所谓的“优秀学校”,貌似越高级越好,“钱不是问题,但是千万不能委屈了孩子”这是一个家长口中说出的。学校的等级也分得很清楚,例如“省一级学校”明显就比“市一级学校”好啦,这就好像是丝绸要比麻布好,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,小学虽然是启蒙教育,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启蒙的真正含义,什么“打造光明前途”“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”的商业口号已经被人们喊得比喊自己“爸妈”还熟了。抓着自己的孩子参加这样和那样的兴趣班,一天四五个课程,10多个项目,孩子们恨不得会分身术,家长们更是恨不得一天有48小时,面对这么多的课程和项目,我想说:难道你们没听过伤仲永的故事吗?其实如果家长可以让孩子们培养一下体育兴趣的话,那么中国在体育运动上会更牛!而这些所谓的兴趣班只不过是商人用来牟利的借口,当孩子们上课上得脸色苍白时,在角落里的商人却高兴的看着人民币一张张飞入他们的口袋。小学好不容易结束了,象征花季雨季的中学又开始了。但是生活貌似没有得到改变,教育的方式也是如此,一系列的补习社应召而生,什么“天才教育”“圆梦教育”等等“教育机构”。如果这些补习社真的有用的话,那么还要学校做什么?唉!我真不知道该怎么说下去了,是说他们带动了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呢?

还是说他们扼杀了青春花朵的生机?但是有一点事可以知道的,那就是孩子从开始的被逼慢慢变成了自愿的了,因为如果他们不这样那么就会被人们认为“不爱学习”“没前途”这个社会“高分可以考高校”“低分就要挨打”。于是人们纷纷花钱让孩子利用假期学习将来的知识,这叫“未雨绸缪”吗?算是吧!“让孩子走在别人的前面,走在自己的钱途上”虽说孩子也会认真学,但是压力太大,最后也是得不偿失。人们如此热心投资孩子的教育,但是结果却未必美好。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,又免去了孩子的学杂费用,但是有些人却不领情,好像是不要的钱的东西就没用,一定要自己出钱了才体现了价值,难道我们国家达到了全体小康了吗?达到了共同富裕了吗?如果不是,那为什么还花大笔钱去这样投资呢?俗话虽然说“用于教育之金绝无虚掷”,但是也要理智消费。相对于初中,高中就显示出孩子们长大了,但是做为家长的大人却没什么觉悟,还是一味追求“名校”“高校”。

看来“高校主义”已经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了。只是这“高校”没有最好的,只有更好的呀!高中孩子们也开始接触社会,开始学会思考,不会无缘无故的听从家长的话去参加什么补习社,但是一想到高考这个“一考定身”的恶魔,就乱了阵脚,失去了理智,中国的教育本质有显现出来了,找名师,找“妙法”……凡所求,必所求。大学是美好的,想想自己十年的寒窗苦读,终于登上了这万人所求的殿堂,心中不是很激动呢?但是假如你是那种只会一味学习的“学习工具”的话,我还是劝你回家耕田吧!一个不懂生活的人,等若于废柴。就像一件无比华丽的衣服披在稻草人身上,那美丽将大打折扣。这个社会需要是会思考,会做事的人,而不是需要只会学习的人。“高成绩”这个规则只适用与于学校。而社会的规则是属于“聪明人”的,“愚昧”的人最终只能被淘汰。这就是适者生存的规则!中国,继续这样的教育——避开所有,一味需求高分。是培养不出真正有能力、素养、勇敢、“心”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