防止放射性物质外泄是核电站安全性的主要方面。1979年,美国二哩岛核电站因人工操作不当,堆芯接近熔化,但放射性物质没有外泄。而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则造成了放射性物质的泄漏,以致使邻近的居民受到伤害。
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的主要原因有两条,一是反应堆堆型本身存在缺陷,二是操作不当。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采用的是石墨沸水反应堆。这种类型反应堆的安全屏障很薄弱。
它用石墨作裂变反应的减速剂,而石墨与高温蒸汽相遇,会产生氢与一氧化碳等易爆炸性气体。再加上操作不当,于是就产生了一场核电史上前所未有的事故。
世界上只有前苏联采用这种反应堆,而在事故发生之后,前苏联决定不再建造这种堆型的核电站了。我国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建设的核电站,都是采用压水堆型反应堆。这种反应堆用水作减速剂和冷却剂,水与核燃料接触时,不易发生化学反应,比较安全可靠。
另外,它还有三道防护屏障:第一道是核燃料棒的保护壳;第二道是包容反应堆冷却剂的压力边界,能够耐高温高压;第三道是用钢筋混凝土浇铸的安全壳,厚达2米,把反应堆压力边界的设备都包在其中。有这样三道防线,加上能够自动工作的监测和保护系统,可以监督核反应堆的运行状态,保护其安全运行。在工程设计时,还考虑了抗震、抗腐蚀的措施,这样放射性物质就不容易泄漏了。
这里可以介绍一件事:1986年7月,香港文化界知名人士徐四民先生到法国格拉弗林核电站参观。当时这座压水堆型的核电站正在停运检修。徐先生偕夫人在法国主人陪同下,进人安全壳。
按理说,安全壳内是射线很强,核污染严重的地方,但徐先生在里面参观了两个多小时,离开“禁区”后接受了辐射安全检测,结果一切正常。徐先生说:“不人虎穴,焉得虎子,这次观察使我对核的恐惧减轻了不少。”到1991年为止,世界上的核电站已运行了5200个堆年(一座反应堆运行一年称一堆年),积累了丰富的经验。
国际原子能机构制定了一套核电站的安全规章。从1986年起,我国国家核安全局也制定了《核电站设计、运行、选址和质量保证安全规定》等6个核安全法规和24个安全导则,只要严格执行这些规章,核电站的运行是可以做到万无一失的。写到这里,一些读者也许还在为核电站排放的废气、废物、废水而担心。
有位专家这样说,核电站的运行,既不释放火电站所必然产生的氮的氧化物、二氧化硫,也不产生二氧化碳。这些是造成酸雨、黑雨及温室效应的主要因素。因此说,核电是比较清洁的能源。
研究、设计者考虑一了核电站的三废处理问题。从核电站卸出的核燃料,即燃烧过的乏燃料,在密封条件下作专门处理。废水、废气同样经过安全处理。
至于核电站对周围环境的辐射问题,有这样一些数据可以说明:人们在核电站周围住上一年,所受到的辐射量,还不到一次X光透视的几十分之一到几百分之一。以核电站最多的美国为例,它的核电站使每个美国人增加的辐射量,比自然界原本存在的放射性照射量的0。1%还小。
这大概可以说明核电的“清洁”了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