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诗文 > 岑参的诗 > 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

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

[唐代]:岑参

一驿过一驿,驿骑如星流。

平明发咸阳,暮及陇山头。

陇水不可听,呜咽令人愁。

沙尘扑马汗,雾露凝貂裘。

西来谁家子,自道新封侯。

前月发安西,路上无停留。

都护犹未到,来时在西州。

十日过沙碛,终朝风不休。

马走碎石中,四蹄皆血流。

万里奉王事,一身无所求。

也知塞垣苦,岂为妻子谋。

山口月欲出,先照关城楼。

溪流与松风,静夜相飕飗。

别家赖归梦,山塞多离忧。

与子且携手,不愁前路修。

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一个驿站又是一个驿站,驿骑疾驰有如流星一般,

黎明时分从那长安出发,傍晚已经越过陇山之颠;

陇水声声令人不忍去听,呜呜咽咽多么使人愁烦。

一路风沙尘土扑满马汗,晨昏雾气露水打湿衣衫,

那西方驰来了谁家男儿,自说是新近里立功封官,

上月间从安西启程出发,一路上不停留急把路赶。

都护现在尚未到达驻地,出发时还在那西州旁边,

十天间越过了浩瀚沙漠,狂风吹起沙土从早到晚。

战马行走在那碎石道上,四蹄磨出鲜血洒在路间。

置身万里之外报效朝廷,自己并无任何追求贪恋。

并非不知边塞艰难辛苦,岂是为了妻子儿女打算。

边塞山口明月正在升起,月光先已照上高高城关。

溪水声声伴着松涛阵阵,在静夜里飕飕刮过耳边。

离家之仿只靠归梦排解,关山塞外离忧萦绕心间,

愿与为友携手同赴国事,不愁那前方的征途漫漫。

注释

宇文判官: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属下判官,名未详。判官,节度使佐吏。

驿:驿站,古时驿道上每隔一段距离设一驿站,为往来官员歇息换马之所。

驿骑:乘骡马传送公文的人。这里指乘马赴边的诗人。

平明:天亮的时候。咸阳:秦都咸阳,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。此借指唐都长安。

呜咽:流水声若断若续。子:男儿。

貂裘:貂皮袍子。貂,一种动物,皮料珍,最能御寒。

新封侯:指是时宇文氏新任判官。

前月:上月。

安西:指安西节度使治所龟兹镇(今新疆库车)。

都护:指高仙芝。唐高宗时于龟兹置安西都护府,设都护一人,总领府事。玄宗时更置安西节度使,治所在安西都护府,节度使例兼安西都护,故称安西节度使为都护。

西州:治所在今新疆吐鲁番东南哈拉和卓。

沙碛:指沙漠、戈壁。

终朝:从早到晚。

奉:接受并执行。

塞垣:边关城墙。

关:陇山下有陇关,又名大震关。

飕飗(sōu liú):象声词。风雨声。

赖:依靠。

离忧:别离之忧。

子:这里指宇文判官。携手:比喻互勉共进。

修:长。

参考资料:

1、刘开扬.岑参诗选:四川文艺出版社,1986:37-39

2、孙钦善.高适岑参诗选:人民文学出版社,1985:108-110

3、高光复.高适岑参诗译释:黑龙江人民出版社,1984:170-175

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创作背景

  天宝八载(749),岑参为右威卫录事参军,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。这首诗即为诗人赴安西途中所作。

参考资料:

1、高光复.高适岑参诗译释:黑龙江人民出版社,1984:170-175

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鉴赏

  全诗大体可分为三层,开头六句叙述离长安西行情景;中间十六句叙述路遇宇文判官情景,最后八句叙述夜宿陇山情景。

  诗的开头从离京西上军起。一开始就写浑骑的飞奔。“一驿过一驿”写路程的遥远,也透露着行进的迅速;“驿骑如星流”,写行进的迅速,包包含着路程的遥远。“如星流”这一比喻把飞驰的驿骑写得很形象。接着用“平明发咸阳,暮到陇山头”,对路程的遥远和行进的急切加以补充。以上四句从奔赴边关的急切方面写。以下两句则从奔赴边关的悲愁方面写:“陇水不可听,呜咽令人愁”写抵达陇山及产生的感受。关于陇水,《陇头歌辞》说:“陇头流水,鸣声呜咽,遥望秦川,心肝断绝。”诗人途经陇山,自然要产生古今相通的行役之情和思乡之感。如诗人在《经陇头分水》中写到的:“陇水何年有,潺潺道路傍,东西流不歇,曾断几人肠”。这正是“愁”的内容。以上点出题目“初过陇山”,写总的感受,以急迫而悲慨的情调引起全诗。

  以下十六句写途中遇字文判官及双方交谈所得边地情景。诗中先以“沙尘扑马汗,雾露凝貂裘”来勾划出一个餐风宿露、鞍马风尘的骑者形像,为“谁家子”的出现蓄势;紧接着又用“西来谁家子”一向来强调,然后以“自道新封侯”来点明骑者的身份与心理。“沙尘”、“雾露”两句可见旅途之艰辛,而“自道”一句却又见骑者的兴奋与自豪,在上层“呜咽令人愁”的基础上,格调为之一转。“前月发安西”以下八句是骑者即字文判官叙述沿途情景。先以四句写路途的遥远,又以两句写天气的恶劣,再以两句写道路的坎坷艰难,从各个方面极写“塞垣苦”,描绘极为真切。边塞如此艰辛而逼出的却是极高昂的情调:“万里奉王事,一身无所求,”这就直接揭示出骑者的内心世界,以身许国,公而忘私。这样,上面对边塞苦寒的极力铺写,就成为了突出骑者的必要铺垫。建安诗人曹植曾在《白马篇》中描写了一个“父母且不顾,何言子与妻,名在壮士籍,哪得中顾私,捐躯赴国难,视死忽如归”的赴边战士的形象。在两诗的比较中可以看到,这种以身报国的爱国精神,是古今相遇的。这些诗句,为“西来”的骑者所“自道”,是戍边将土坦率真诚的表白,也是诗人对他们的赞许,其中也表现了诗人的胸襟。

  诗的最后八句又收笔写陇山夜景和诗人心境。诗人以“山口月”写所见,以“溪流与松风”写所闻,构成苍凉荒寒的陇山夜景,用它来牵动、来烘托诗人的“离忧”。“别家赖归梦,山塞多高忧”承上两句夜景写愁怀,诗的情调为之一抑,真切传达出远离家乡的诗人的情怀,而最后两句:“与子且携手,不愁前路修”,情调顿时一扬,扣应题目“呈”字,以昂扬情调结束全诗。

  全诗写初过陇山途中情景,时而有急促的行进,时而有深沉的乡思,时而有边塞的艰辛,时而有昂扬的斗志,使诗的情调如波浪汹涌,充分表达了初赴边塞的诗人复杂的情怀;而以“呜咽令人愁”开头,以“不愁前路修”结束,说明这种慷慨昂扬的格调乃是作品的主旋律。由于有深刻的切身体验,诗中写景写事写情都极为真切,生动地展现了当时戍边将士的生活图景和精神世界。

岑参简介

唐代·岑参的简介

岑参

岑参(约715-770年),唐代边塞诗人,南阳人,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,后徙居江陵。[1-2] 岑参早岁孤贫,从兄就读,遍览史籍。唐玄宗天宝三载(744年)进士,初为率府兵曹参军。后两次从军边塞,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;天宝末年,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,为其幕府判官。代宗时,曾官嘉州刺史(今四川乐山),世称“岑嘉州”。大历五年(770年)卒于成都。

...〔 ► 岑参的诗(374篇)

猜你喜欢

送黄若木还莆

明代徐熥

执手向城隅,送君归鲤湖。风涛危渡峡,雨雪倦登途。

遣日携书卷,消寒问酒垆。不须嗟伏枥,千里待名驹。

落花

宋代赵鼎

花飞便觉春容减,一阵狂风满地红。可惜馀芳留不得,夜深人静月朦胧。

塞上杂歌赠赵总制 其十一

明代黄廷用

朔风一阵胡沙起,誓死烽烟欲报恩。拔剑长驱抵绝漠,鸣弓射兽献辕门。

题王昭君

宋代姚勉

谢却君恩入寒尘,宫花从此不能春。

丹青恨毛延寿,娄敬先为作俑人。

送张晋台博士宰徐闻

明代于慎行

诸生祖帐拥离颜,云际飞凫不可攀。万里天悬琼岛月,三秋人住谷城山。

梅花北岭通闽路,海水南头望汉关。此日鲛人愁正极,因君欲见去珠还。

云溪杂咏

郭印

林园无俗物,满目是琅玕。

非雾昼常晦,不见夏亦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