姑苏台
姑苏台。唐代。李治。 吴王宴罢歌台晚,斜日清江映阑槛。台上西施醉捧心,江边东越愁尝胆。鸱夷裹尸去不还,麋鹿散迹游其间。秋深明月照高树,惊乌啼落丹枫寒。功名独羡陶朱子,一夜扁舟弄云水。
[唐代]:李治
吴王宴罢歌台晚,斜日清江映阑槛。台上西施醉捧心,江边东越愁尝胆。
鸱夷裹尸去不还,麋鹿散迹游其间。秋深明月照高树,惊乌啼落丹枫寒。
功名独羡陶朱子,一夜扁舟弄云水。
吳王宴罷歌台晚,斜日清江映闌檻。台上西施醉捧心,江邊東越愁嘗膽。
鸱夷裹屍去不還,麋鹿散迹遊其間。秋深明月照高樹,驚烏啼落丹楓寒。
功名獨羨陶朱子,一夜扁舟弄雲水。
唐代·李治的简介
唐高宗李治(628年7月21日-683年12月27日),字为善,中国唐朝第三位皇帝(649—683年在位),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,其母为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,是嫡三子。贞观五年(631年)封为晋王,后因唐太宗的嫡长子皇太子李承乾与嫡次子魏王李泰相继被废,他才于贞观十七年(643年)被册立为皇太子。贞观二十三年(649年)即位于长安太极殿,开创了有贞观遗风的永徽之治。唐代的版图,以高宗时为最大,东起朝鲜半岛,西临咸海(一说里海),北包贝加尔湖,南至越南横山,维持了32年。李治在位34年,于弘道元年(683年)驾崩,年五十五岁,葬于乾陵,庙号高宗,谥号天皇大帝。
...〔
► 李治的诗(18篇) 〕
明代:
张元凯
飞锡常携海上霞,万松深处挂袈裟。孤云寄迹元无住,流水将心未有涯。
文字不曾离贝叶,因缘还出在莲花。来时一苇轻千里,何似吾家博望槎。
飛錫常攜海上霞,萬松深處挂袈裟。孤雲寄迹元無住,流水将心未有涯。
文字不曾離貝葉,因緣還出在蓮花。來時一葦輕千裡,何似吾家博望槎。
宋代:
谢翱
于今祇老身,从昔少埃尘。失蜀年为客,居山石作邻。
南游宗竺法,西语问巴人。开户藤花落,多浮茗椀春。
于今祇老身,從昔少埃塵。失蜀年為客,居山石作鄰。
南遊宗竺法,西語問巴人。開戶藤花落,多浮茗椀春。
明代:
袁宏道
强起淹馀睡,柔多艳亦多。笑时添两靥,恨至叠双蛾。
印指生寒晕,分钗割水波。休将月月比,仙子不如他。
強起淹馀睡,柔多豔亦多。笑時添兩靥,恨至疊雙蛾。
印指生寒暈,分钗割水波。休将月月比,仙子不如他。
明代:
安绍芳
夕阳下前溪,西风吹野渡。不见折苇人,独立苍茫暮。
隔岸丛林幽,知是寒山路。
夕陽下前溪,西風吹野渡。不見折葦人,獨立蒼茫暮。
隔岸叢林幽,知是寒山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