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的西施


古人云:“吴越之裂,其功也;西施之沉,其美也。”(出自《墨子》)伫立在浣纱溪畔,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,脑海里不短幻出西施那倾城之容、沉鱼之颜。感叹着吴越之战的惨烈,又有谁能忘怀,那“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”的美丽女子——西施?

都说西施美,美在其身、其心。不管是朝时的浣纱女,还是幕时的吴宫妃,都在千年历史上,留下了一个坚强、美丽的背影,成为一段千古佳话。但,也仅仅留下了一个背影而已,那些苍白的言语,是无法勾勒出,一个有情有义,坚强执着的女子。

从西施出世起,到西施落幕时,有关西施的传说数不胜数:金鸡山、四眼井、东施效颦、浣纱石、白鱼潭、西子湖······这一段又一段的佳言,塑造了西施那无以言状的美丽,却依然不能代表西施的存在——一个人,又怎能只存活在只言片语里?

那么西施又代表了什么,亦或是什么又代表了西施?西施精神也仍存于世,她那为民着想、敢于斗争的精神,为她添上了一层光环,让后人敬仰。——乱世之中,即使是一名男子,在这亡国之际,也不知能做些什么,只是一昧地埋怨生不逢时,整日无所事事,而她却有一腔热血,就算没有一具男儿身,只能在浣纱江边低诉亡国之恨,试图唤醒人们反抗的意识,却也能为国捐躯,放弃自己的爱情。虽说“乱世之中,一位女子便若那无根浮萍,只能随波逐流,根本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”,她却在能够抉择之际,义无返顾的选择那条坎坷的、无法回头的道路。之后,再以最大的努力,扭转这世界的命运。最后,再在故乡逝去。

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、自我牺牲、忧国忧民,这,便是西施的精神。

再而,西施文化。苎麻、西施扇、西施豆腐、西施团圆饼等,都是西施所遗留下来的踪迹。作为诸暨特色的西施文化,对于后代的影响不容小视。可除了这些,西施还留下了些什么呢?是那立在江畔的“浣纱”二字,还是这滚滚流淌的江水?千万年以后,也许这些终会被江水带走,也许它会经久不变,但终究,还是消逝了很多很多,迟早被岁月清洗。但那又如何?西施,已经不是活在那些俗物上的,她是活在我们诸暨人民的心里,是连那岁月都无法冲洗的·····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