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迷五色 |
迷:迷乱;五色:指各种颜色。眼睛被五彩缤纷的事物所迷惑。形容色彩纷呈;使人眼花缭乱;也形容事物错综复杂;辨不清本质所在。 |
物阜民安 |
阜:丰富。物产丰富,人民安乐。 |
经邦论道 |
指治理国家,谈论治国之道。比喻位居高层 |
势力之交 |
势:权势;交:交往。为权势利益进行的交往。指趋炎附势的朋友。 |
刑期无刑 |
刑罚在于教育人恪守法律,从而达到不用开的目的。 |
玉卮无当 |
卮:古代盛酒的器皿;当:底。玉杯没有底。后比喻事物华丽而不合实用。 |
时易世变 |
时代变迁,世事也不一样。 |
春山如笑 |
形容春天的山色明媚。 |
沤沫槿艳 |
沤:水泡;槿:木槿。晶莹的水泡,艳丽的槿花。比喻短暂的幻象或易消失的事物。 |
敢不承命 |
敢:反语,“怎敢”、“不敢”之意;承:接受。怎么敢不承受你的命令呢?或怎么敢不接受你的意见呢? |
休戚是同 |
休:欢乐,吉庆;戚:忧愁;是:语助词。彼此间的忧乐和祸福共同承担。形容关系密切,同甘共苦。 |
通俗易懂 |
广大人民群众都能懂得。 |
事与愿违 |
事实与愿望相反。指原来打算做的事没能做到。 |
著手成春 |
著手:动手接触。指诗歌格调自然清新。后比喻医术高明。 |
扭直作曲 |
比喻是非颠倒。 |
之子于归 |
之子:这个女子;于归:到丈夫家中去。指女子出嫁 |
扪心自问 |
扪:按;摸;心:胸口。摸着胸口;自己问自己。指自我反思;醒悟。 |
礼坏乐缺 |
礼:社会道德、行为的规范;乐:教化的规范;缺:残破,废缺。形容社会纲纪紊乱,动荡不安。 |
切树倒根 |
比喻彻底。 |
二三其意 |
即三心二意。指心意不专一,反复无常。 |
充耳不闻 |
充:塞住;闻:听。塞住耳朵不听。形容不听别人的意见或劝告。 |
迷离惝恍 |
形容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。 |
各人自扫门前雪,莫管他人瓦上霜 |
比喻不要多管闲事。 |
图穷匕见 |
比喻到最后露出了事物的真相或本来的目的。穷:尽;匕:匕首;短剑。 |
福善祸淫 |
指行善的得福,作恶的受祸。 |
昏聩无能 |
昏:眼睛看不清楚;聩:耳朵听不清楚。眼花耳聋,没有能力。比喻头脑糊涂,没有能力,分不清是非。 |
师严道尊 |
为师之道要尊贵、庄严。《礼记 学记》:“凡学之道,严师为难。师严然后道尊,道尊然后民知敬学。”宋 韩淲《涧泉日记》:“郑康成事马融,三年不得见,乃使高业弟传授于玄……汉之师道尊严如此。” |
轰轰烈烈 |
轰轰:像声词;形容巨大声响;烈烈:火焰盛燃的样子。形容声势浩大;气势雄伟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