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仁不义的成语故事


不仁不义

拼音bù rén bù yì

基本解释仁:仁爱;义:道义。不讲仁德,不讲道义。形容品性卑劣、刻薄残忍。

出处宋 朱熹《朱子语类 大学三》:“害人与穿窬,因为不仁不义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不仁不义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不仁不义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三十而立 先秦 孔子《论语 为政》:“吾十有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。”
明若观火 《尚书 盘庚上》:“予若观火。”宋 蔡沈集传:“我视汝情,明若观火。”
饱食终日,无所事事 吕振羽《简明中国通史》第九章:“饱食终日,无所事事的地主阶级,品质却是最恶劣的。”
出师无名 《新唐书·东夷传·高丽》:“莫离支杀君,虐用其下如檴阱,怨痛溢道,我出师无名哉?”
莫衷一是 清 吴趼人《痛史》第三回:“议论纷纷,莫衷一是。”
一视同仁 唐 韩愈《原人》:“是故圣人一视而同仁,笃近而举远。”
匡乱反正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太史公自序》:“仲尼悼礼废乐崩,追修经术,以达王道,匡乱世反之于正。”
口快心直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:“云姑娘,你如今长大了,越发心直嘴快了。”
不攻自破 唐 顾德章《上中书门下及礼院详议东都太庙修废状》:“是有都立庙之言,不攻而自破矣。”
不到黄河心不死 清 蒋士铨《空谷香 虎穷》:“我一路何等劝你,你这样人,不到黄河心不死,还说什么亲戚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