死无葬身之所的成语故事
拼音sǐ wú zàng shēn zhī suǒ
基本解释葬:埋葬。死了没有地方埋葬。形容死的结局很悲惨。
出处鲁迅《而已集·答有桓先生》:“社会没有知道我在攻击,倘一知道,我早已死无葬身之所了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死无葬身之所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死无葬身之所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斗筲之人 | 先秦 孔子《论语 子路》:“斗筲之人,何足算也。” |
一丝不苟 | 清 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四回:“上司访知,见世叔一丝不苟,升迁就在指日。” |
堂堂一表 |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十七回:“爹娘生下洒家,堂堂一表,凛凛一躯,自小学成十八般武艺在身,终不成只这般休了!” |
穷家富路 | 清·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23回:“再者银子虽多,贤弟只管拿去。俗语说得好:‘穷家富路。’” |
夜深人静 | 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:“深夜人静,为何叩门?” |
劳民伤财 | 《元史 李元礼传》:“而又劳民伤财,以奉土木。” |
安安静静 | 清 吴璿《飞龙全传》第45回:“只见匡胤睡在床上,安安静静,那顶门内透出一条赤色真龙。” |
无时无刻 | 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:“自是行忘止,食忘餐,却像掉了一件东西的,无时无刻不在心上。” |
唯物主义 | 毛泽东《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》:“没有同这些反面的东西作过斗争,你那个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不巩固的。” |
通都大邑 | 唐 韩愈《守戒》:“今之通都大邑,介于屈强之间,而不知为备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