拊背扼喉的成语故事


拊背扼喉

拼音fǔ bèi è hóu

基本解释掐着喉咙,捺住脊背。比喻控制要害,制敌死命。

出处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刘敬叔孙通列传》:“夫与人斗,不扼其吭,拊其背,未能全其胜也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拊背扼喉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拊背扼喉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士别三日,刮目相待 晋 陈寿《三国志 吴志 吕蒙传》:“遂拜蒙母,结友而别”南朝 宋 裴松之注:“士别三日,即更刮目相待。”
春风化雨 先秦 孟轲《孟子 尽心上》:“有如时雨化之者。”
逸游自恣 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梁冀传》:“少为贵戚,逸游自恣。”
说一不二 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40回:“褚一官平日在他泰山眼前还有个东闪西挪,到了在他娘子跟前却是从来说一不二。”
人心归向 《晋书·熊远传》:“人心所归,惟道与义。”
万无一失 汉 枚乘《七发》:“孔老览观,孟子持筹而算之,万不失一。”
古色古香 宋 陆游《小室》:“窗几穷幽致,图书发古香。”
语不惊人 唐 杜甫《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》诗:“为人性僻耽佳句,语不惊人死不休。”
归马放牛 《尚书 武成》:“乃偃武修文,归马于华山之阳,放牛于桃林之野,示天下弗服。”
骨肉之亲 闽剧《钗头凤》:“千不念万不念要念舅父,伊和娘亲姐弟骨肉之亲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