动辄得咎的成语故事


动辄得咎

拼音dòng zhé dé jiù

基本解释动不动就受到指摘或责难。辄:就;总是;咎:责备。

出处唐 韩愈《进学解》:“公不见信于人,私不见助于友,跋前踬后,动辄得咎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动辄得咎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动辄得咎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抽薪止沸 北齐 魏收《为侯景叛移梁朝文》:“抽薪止沸,剪草除根。”
节用裕民 荀况《荀子 富国》:“足国之道,节用裕民,而善臧其余。”
五花大绑 李季《王贵与李香香》第二部二:“顺着捆来横着绑,五花大绑吊在二梁上。”
假公济私 元 无名氏《陈州粜米》第一折:“他假公济私,我怎肯和他干罢了也呵!”
齐头并进 周恩来《在上海科学技术工作会议上的讲话》:“实事求是,循序前进,齐头并进,迎头赶上。”
箪瓢屡空 晋·陶渊明《五柳先生传》:“环堵萧然,不蔽风日,短褐穿结,箪瓢屡空。”
胸有成竹 宋 苏轼《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》:“故画竹,必先得成竹于胸中。”
云天雾地 周立波《山乡巨变》上三:“田里功夫,他比你爸爸还强一色。就是有点面胡,吃了酒,尤其是有点云天雾地。”
毁于一旦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窦融传》:“百年累之,一朝毁之。”
大失所望 汉 司马迁《史记 高祖本记》:“秦人大失望。”